监管趋势
01 CDE发布2023年度药品审评报告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于2024年2月4日发布2023年度药品审评报告。
2023年共有40个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其中9个品种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批准上市,13个品种为附条件批准上市,8个品种在临床研究阶段纳入了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4个新冠治疗药物通过特别审批程序批准上市。
2023年共批准CAR-T细胞治疗产品3个,包括附条件批准伊基奥仑赛注射液、纳基奥仑赛注射液上市,附条件批准阿基仑赛注射液增加新适应症
信息来源于CDE官网
02 CDE发布《药物研发与技术审评沟通交流会议申请资料参考》
为进一步提高沟通交流质量和效率,加大创新研发支持力度,强化对申请人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结合沟通交流工作实际和申请人反馈,围绕双方共同提升沟通交流质量和效率的工作需要,分别制定了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的药物研发与技术审评沟通交流会议申请资料参考,经征求业界意见完善后,于2024年2月7日发布,供注册申请人准备沟通交流会议申请资料时参考。
信息来源于CDE官网
03 FDA 发布有关临床试验监查委员会的新指南草案
美国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于2024年2月12日发布了一份题为“临床试验中数据监查委员会的使用”的新指南草案。该指南建议某些产品的申请人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建立数据监查委员会(DMC),以确保及早发现任何安全信号。
数据监查委员会是由独立的专家组成的,其主要职责是监督和评估临床试验的数据,并提供独立的意见和建议。其目的是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和适应性,以及为申请人和监管机构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如果在临床试验中发现任何安全信号或问题,数据监查委员会将及时通知申请人和监管机构,并建议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建立数据监查委员会有助于确保临床试验过程的可靠性和透明度,并提高对试验数据的监督与评估的质量。这项新指南的目的是为了鼓励申请人在开展临床试验时积极采取这一措施,以提高试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的准确性。
信息来源于FDA官网
04 CDE发布《药品注册研发生产主体合规信息管理与审查指导原则(试行)》
为加强药品研制环节的风险研判与防控,引导和规范药品注册申请人及其他研发生产主体配合做好合规信息的管理与审查工作,形成研发生产主体合规信息管理的长效机制,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药品注册研发生产主体合规信息管理与审查指导原则(试行)》(见附件)。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技术指导原则发布程序的通知》(药监综药管〔2020〕9号)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同意,于2024年2月5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信息来源于CDE官网
05 CDE发布关于公开征求ICH《Q2(R2)/Q14:分析方法验证和分析方法开发》实施建议和中文版意见
CDE发布关于公开征求ICH《Q2(R2)/Q14:分析方法验证和分析方法开发》实施建议和中文版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4年2月18日至2024年3月18日。
该指南提出了在药物注册申请过程中进行分析方法验证时应考虑的要素。指南适用于商业化原料药和制剂放行以及稳定性试验所使用的分析方法。根据风险评估,该指南还适用于控制策略(ICH Q10 药品质量体系)部分中使用的其他分析方法。
信息来源于CDE官网
06 FDA 发布关于生物制品许可申请和主文件的最终规章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24年2月12日发布了最终规章,对生物制品申请(BLA)中使用主文件的问题进行了解释并修订了相关法规。该规章的目的是明确和规范生物制品的申请流程和文件提交要求,以提高生物制品审批的效率和质量。这次修订是对2019年草案版本的调整。
根据该最终规章,申办人在BLA中使用主文件时需要提交详细的生产工艺信息。主文件是向FDA提交的文件,其中包含了生物制品的制造工艺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通过明确规定主文件的使用和提交要求,该规章为申办人提供了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提交BLA,并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
信息来源于FDA官网
07 NMPA发布药品监管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则
《药品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则》已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议审议,并于2024年2月23日印发。该规则的发布是为了规范和统一药品监督管理中的行政处罚裁量工作,确保处罚决策的公正和透明。
该规则的实施对于加强药品监管工作、维护药品市场秩序、保护公众的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符合规则的处罚裁量将有助于减少任意性、主观性,提高处罚决策的标准化和科学性。
信息来源于NMPA
行业动向
01 Jaguar Gene全球首个自闭症AAV基因疗法获批临床
Jaguar Gene Therapy最近宣布了一项重大进展,他们研发的AAV基因疗法JAG201已获得FDA批准的IND申请,该疗法旨在治疗由SHANK3基因变异或缺失引起的严重神经发育疾病,包括遗传性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和Phelan-McDermid综合症(PMS)。这一批准标志着自闭症治疗领域的创新突破。
目前,美国有数万名携带SHANK3基因突变或缺失的ASD或PMS患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JAG201使用AAV9载体递送功能性SHANK3基因,以在本质上治疗这些疾病。临床前研究表明,在啮齿动物和非人灵长类动物(NHP)中,递送功能性SHANK3基因能够有效改善疾病动物模型的神经行为、认知和运动功能异常。该公司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在美国开始针对携带SHANK3基因突变或缺失的成年ASD或PMS患者的I期临床试验。JAG201通过一次性单侧脑室注射给药,使用AAV9载体将缩小版的功能性SHANK3基因递送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中。这种疗法可以有效递送药物至整个大脑和脊髓,通过提供适当水平的SHANK3基因表达,恢复支持学习和记忆所需的突触功能,从而改善神经发育、认知、沟通、社交和运动等技能。
信息来源于网络
02 Neurona Therapeutics融资1.2亿美元助力即用型细胞疗法开发
Neurona Therapeutics宣布成功完成1.2亿美元的融资,由Viking Global Investors和Cormorant Asset Management共同领投。
这笔资金将用于推进其即用型细胞疗法产品线的发展,包括主打候选产品NRTX-1001的研究。NRTX-1001目前正在进行治疗药物抵抗性颞叶内侧癫痫(MTLE)的开放标签、单臂1/2期临床试验,并有潜力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在首批五名受试者的数据中,经过NRTX-1001治疗,总体癫痫发作次数下降了95%以上,且严重局灶性癫痫对意识的影响消失。迄今为止,所有受试者对NRTX-1001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且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这些结果为该细胞疗法带来了希望,并为进一步研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信息来源于网络
03 阿斯利康投资3亿美元建立细胞疗法工厂
阿斯利康计划在美国马里兰州罗克维尔投资3亿美元建立一家细胞疗法产品工厂,用于生产关键临床试验和商业供应。该工厂将创造150多个就业机会,并初步专注于生产T细胞疗法,未来可能扩展到其他产品类型。阿斯利康在细胞疗法领域一直持续加大投入,早前与Quell合作开发T细胞疗法,与Cellectis合作开发多种细胞和基因治疗候选产品,并与西比曼生物和亘喜生物达成合作协议或收购计划,以进一步拓展其细胞疗法产品线。
信息来源于网络
04 NeuroSense 公布用于治疗ALS的积极数据
NeuroSense Therapeutics公布PrimeC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PARADIGM临床2b期试验的额外积极数据,数据分析显示PrimeC能够显著改善ALS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无并发症生存,同时对减缓疾病进展也有统计学显著效果。该试验仍在进行中,预计将在今年第一季度公布神经丝生物标志物结果。
PARADIGM试验是一项为期6个月的双盲2b期试验,结果与之前报道一致,表明PrimeC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各个方面有临床意义的影响,同时生存分析显示PrimeC可能减轻疾病进展和负担。且与安慰剂相比,接受PrimeC治疗患者的无并发症生存率提高,将ALS疾病并发症或死亡风险降低达53%。NeuroSense公司表示,PrimeC是一种创新组合配方,由已获得美国FDA批准的环丙沙星和塞来昔布构成,通过调节microRNA合成、减少神经炎症和调节铁积累来治疗ALS,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
信息来源于网络
05 阿斯利康完成超85亿并购
近日,亘喜生物科技集团宣布与阿斯利康集团的合并协议已正式完成。根据签订的合并协议,亘喜生物成为阿斯利康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此次合并后,亘喜生物不再是上市公司,其美国存托凭证(ADSs)也将停止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和交易,包括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在完成合并后的公告中,亘喜生物还宣布已申请暂停其在纳斯达克的ADSs交易。合并协议于特别股东大会上获得股东批准,约99.9%的股东投票赞成该并购协议和合并计划。阿斯利康通过收购亘喜生物,获得了其核心技术平台和技术管线,进一步扩大了其细胞疗法领域的布局。
信息来源于网络
研究进展
01 NEJM I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团队发表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首篇NEJM
近日,来自宣武医院的贾建平团队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Biomarker Changes During 20 Years Preceding Alzheimer’s Disease》的文章。该研究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随访时间最长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生物标志物变化的研究。该研究在中国人群中进行了长达20年的观察,首次详细揭示了AD从无症状期到有症状期脑脊液和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的动态变化规律。
这项研究为更好地了解AD疾病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靶向Aβ等相关病理蛋白的新药提供时间窗指导,也为AD超早期诊断和精准干预提供了依据。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56/nejmoa2310168